黑色实心就是针头。注意每条线的起针位置和拔针的数量。幼儿学习编织可以促进大脑发育,激发观察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及审美能力,特别有利于手脑的协调配合。编织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,幼儿通过了解编织,多元智能得到发展。示范款包包宽度约为29厘米,高度约为20厘米,侧宽约为9厘米。中间4针并成2针,同时锁针断。
完整手提包的钩法
完整手提包的钩法如下:
一、先用钩针勾出包底,包底完成后。
蓝色:起18针锁针。粉红∶一圈短针,两端各加3针。绿:一圈短针,两端各加3针。红色:两头一头隔一头加一头,共三针。蓝色:两头隔2针加一针共三针,一根一针。
二、再用钩针勾出包体。
底部深蓝色是包底的最后一排。引拔部为一行的首尾相接。黑色实心就是针头。注意每条线的起针位置和拔针的数量。
三、以此共钩8排水草花(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包型来确定水草花的行数)
水草花最上面的蓝色部分为包口收针,每根水草中间网钩2针。接下来是包口的制作,详细教程为收针末尾起;两端各减一针;最后剩下8针
四、边缘的扇形装饰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安排的大小和数量,橘色的线比较粗壮,多放一条就钩5条。
编织的介绍:
编织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为biānzhī,意思是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。引申指酝酿思想、组织材料、构思意境等思维活动。
引申为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七章:“修补好了箩筐,就编织几双草鞋,预备上路以后使用。”赵树理《套不住的手》:“他这双手不但坚硬,而且灵巧。他爱编织,常用荆条编成各式各样的生产用具,也会用高粱秆子编成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。”
编织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,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;一种祝福,就这样编结而成。幼儿学习编织可以促进大脑发育,激发观察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及审美能力,特别有利于手脑的协调配合。
编织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,幼儿通过了解编织,多元智能得到发展。活动中需要幼儿不断去思考、去想象,其思维、想象力、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。同时,在编织活动中需要幼儿之间有一定的合作互动,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互动关系,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耐心、细致、专注等良好的品质。
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,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,我们班在新学期添加了一个编制区,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与活动的进展,在活动区逐步投入相应的编织材料,如:毛根、毛线、彩带、雪糕棒、纸绳、编织工具、针线、各种彩绳等材料,让幼儿来创作。
勾手提包花样钩法
勾手提包花样钩法如下:
1、我们用A线起40针锁针(对折后便是包包的高度),我们来回翻面片钩,第1-4行:每行不加不减钩中长针;第5行:换B色线(原A色线不断线,先休针不钩),不加不减钩一行短针,最后1针,我们穿入辫子针钩出线后,再同时穿入休针的A线圈中,并将其引拔拉出(B线断线)。
2、第6-15行:重复1-5行的钩法;第16-19行:重复1-4行的钩法。接着将这40针分为17针,6针,17针,分别扣上记号扣(17针便是包包前后片的高度,6针就是包包的侧宽)。然后我们开始钩包包的侧片:起17针锁针(与包包的高度相当),然后来回翻面不加不减钩4行中长针,断线;再按同样的方式钩一片出来。
3、我们先将包片折好(按记号扣的位置去折),然后将侧片与包身用记号扣固定,我们接入B线,包包高度的竖长边,我们一针对一针钩短针拼接,底侧的6针处,与侧片的行钩短针进行拼接;另一边也按同样的方法完成。
4、接着我们来钩包带,起25针锁针(约32厘米的长度,自己可以灵活调整锁针数),我们来回翻面不加不减钩4行短针,断线;再按一样的方法钩一片出来。我们在头尾第5针处加上记号扣,将两个记号扣之间的针数一针对一针缝合(另一片也是这样操作)。
5、最后,我们将包带分别与包身缝合,再将磁扣缝到包包上,这样包包就完成了。示范款包包宽度约为29厘米,高度约为20厘米,侧宽约为9厘米。
另外友情提示:如果用别的线种来钩,建议使用比较硬挺偏粗的线来钩。